201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走过吴哥通王城城门,第一站来到了巴戎寺,与吴哥寺用条石垒出一个平台,再在平台上建筑不同,巴戎寺是从平地开始往上建,犹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,49座佛塔如同山峰连绵耸立,中间一座即是顶峰,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。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,建筑年代跨度也相当长,艺术风格变化很大。寺庙正中高耸着巨大的四面像,寺庙所供奉的神是佛。巴戎寺呈南北东西对称,从建筑风格上讲,确实与巴肯山、吴哥有所差异,林迦在巴肯山、吴哥的写实性比较重,在巴戎寺则更偏重写意,而且大量的使用了四面像。巴戎寺的重建者是Jayavirarman7世国王,在我看来,如果说吴哥建造者是在强化神权的话,那么巴戎寺的建造者则是有意无意中强化与神权结合的王权。除了中央高高的四面像,巴戎寺几乎都坍塌了,在寺门口立了块牌子,上面用英文、日文、高棉文书写,大致是说日本协助柬埔寨政府进行巴戎寺的修缮工作。虽说在进行修缮,但是参观照样进行。相对吴哥内部的精美,顺着台阶往上,不时可以从门楣、石洞之间,瞥见四面像,不同的视野,不同的角度,似乎高棉的微笑也不尽相同。巴戎寺共分三层,下两层为正方形,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;顶层为圆形,树立佛塔。底层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,看到的分别是:出征占婆-林迦崇拜-水战--水上生活-赢得胜利-斗鸡和下棋-军队-内战-大鱼吞羊-胜利游行-马戏团-占婆人洗劫吴哥。四面佛: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,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,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。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,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“高棉的微笑”。穿行在众多佛塔间,身处任何一个角落,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。我们利用上午的光线,尽情的按下快门。
图片请欣赏:http://photo.163.com/yangyangwh666/list/#aid=233640079&m=0&page=1
评论